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民间文学课程在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来源:建设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文化 众所周知,大学是文化气息极为浓厚的场所,各种古今中外的文化在这里都能得到比较集中的展现、自觉的传承和创新。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人类物质和精神

一、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文化

众所周知,大学是文化气息极为浓厚的场所,各种古今中外的文化在这里都能得到比较集中的展现、自觉的传承和创新。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人类物质和精神产物总和的文化以外,大学还具有内涵专一的“大学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大学文化是以高等学府为载体,由师生员工传承、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大学文化是大学的核心文化、主体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因为“大学文化”体现了大学的价值观念、人文精神、道德准则、学术传统、校园文化、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与其他大学区别开来的重要表征。

“大学文化包括学校属性的大学文化、大学属性的大学文化和大学校园的文化三个层次。”[2]大学文化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有机统一,其中精神文化又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起统领作用。正如贡恰连科所言:“在提到的所有文化定义中有一个共同点:精神原则被认为是文化的核心,文化的决定性因素。”[3](P226)大学精神文化既是内隐的,又是外显的;既是集中的,又是分散的;既是高雅的,又是先进的;既是历史的,又是创新的。“大学文化是一种内隐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表现在大学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情感气质之中,是一个学校思想、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它构成大学生存发展的观念层,包括学校所有成员的群体意识、精神风貌、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教风学风等。”[1]

现代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五大职能,因此大学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领域,是传导先进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打造跨文化交流的平台,是文化人才培养的基地。在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现代大学的文化建设对体现大学职能,推动全社会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学文化建设要坚持传导先进文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大学文化建设要弘扬中华文化,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大学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建现代大学文化,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4]

虽然大学的类型多种多样,但是建设大学精神文化,是所有大学的共同任务。“大学精神文化是所有大学都必须具备的。因为大学不是职业培训中心,大学的任务不仅是对培养对象进行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而且还要其养成良好的精神文化素质,所以,既然是大学,不管其是研究型的,还是教学型、应用型,都需要这种大学精神、大学文化。”[5]

我国的大学分布在全国各地,用大学所在地的地方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建设大学有特色的精神文化,是目前我国大学普遍重视的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大学文化,是大学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提高生存发展软实力的重要方面,这几乎已经成为所有大学人的共识,也是许多大学正在努力做着的一件大事。”[5]

二、大学精神文化的内涵和实质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认清大学文化特别是大学精神文化的内涵、实质、构成、特征、功能和建设途径,推动构建健康、和谐、高雅和优秀的大学精神文化,使大学精神文化成为现代大学的生命和灵魂,以及凝聚力和感召力之所在。

要明确界定大学精神文化的本质内涵、多元品性和价值取向。大学精神文化是体现大学精神传统、办学理念、校风校貌、大学形象的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大学精神文化具有学校文化属性、大学教育属性,因此具有育人性、生成性、独特性、整合性等品性。大学精神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本精神,充分体现对师生的尊重、理解、信任和关怀,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育人环境。因此要科学有效地建设大学精神文化,重视精神文化的陶冶作用,激发现代大学精神文化主体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大学精神文化的实质是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养成教育,因此精神文化是大学所不可缺少的。大学精神文化植根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会影响大学精神文化,服务地方、校地合作、产学研结合,也会加强大学与地方的文化交流,大学对地方的文化建设也会产生引领、示范、辐射、促动作用。

大学文化建设,应更加自觉地用健康、优秀的大学精神文化引导大学整体建设。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应注重品牌意识,提高品位,通过校训、校歌、校徽、校标、校联、校旗、校匾、校门、校园雕塑、校园绿化、校园风景、校园环境、校史馆、图书馆、教学楼、宿舍楼、餐厅、运动场、校园网、校刊、校报、宣传栏、橱窗等可视化的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和校风、教风、学风、大学的使命、名师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等各种潜在的大学精神文化要素来共同形成。

文章来源:《建设科技》 网址: http://www.jskjzz.cn/qikandaodu/2021/0119/896.html



上一篇:龙岩市科技创新现状分析及思考
下一篇:“1+X”证书制度助推护理专业建设的实践研究

建设科技投稿 | 建设科技编辑部| 建设科技版面费 | 建设科技论文发表 | 建设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建设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