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科技)培植科学土壤,让科普惠及全民——现

来源:建设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小标题)科普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 重庆科技馆以学校科普需求为出发点,为学校量身定制“菜单式”特色课程体系,研发打造了150余门馆校结合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

  (小标题)科普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

  重庆科技馆以学校科普需求为出发点,为学校量身定制“菜单式”特色课程体系,研发打造了150余门馆校结合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

  “虎为兽长,为山君……”动物图志中,画师笔下的猛虎漫步于山间;画前,一只老虎标本神形灵动,仿佛画中老虎跃出纸面。

  农村中学科技馆在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实现广覆盖,累计培训科技教师近5000人次……

  新华社记者温竞华

  “在地球和太空看月亮有什么不同?”来自西藏日喀则市扎西顶村的14岁女生旦增曲珍常常在仰望夜空时萌生出对宇宙的好奇。她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的问题竟然能飞往中国空间站,得到航天员老师翟志刚的回答。

  天南地北的青少年同上一堂太空课、更多科学梦想被点燃的背后,是现代科技馆体系10年来的稳步建设、量质齐升。

  人才培养同样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启动建设、中国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深入学校企业……体系各类科普实践通过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助力形成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和生态,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中国科协启动建设现代科技馆体系。从城市到县域再到乡镇村庄,现代科技馆体系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流动科技馆巡展近5000站,把优质科学教育资源送达全国29个省1888个县级行政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科技馆接连推出抗击疫情网络专题展、中西医结合抗击疫情纪实展等展览活动,引导公众科学认识疫情、掌握防疫知识,科技馆体系迅速成为抗疫应急科普的中坚力量;

  树高千尺,其根必深。只有成长出更多科普人才,才能培养出更多创新后备英才。10年来,各地整合资源力量壮大人才队伍,全国科技馆志愿者注册数量达12万人;北京、天津、广西等地开展科学传播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拓展科普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今年初,上海科技馆联合故宫博物院打造的“清宫兽谱”展引发参观潮。展览将清宫《兽谱》中瑰丽的神兽想象与标本实物对照展出,引入最新的展陈技术,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中,引导观众用自然科学视角重读文物古画,探索动物奥秘。

  达标实体科技馆数量翻倍增长,西部地区科技馆数量占比明显上升,全国科技馆地区性分布不均进一步改善;

  退休后投身科普工作20余年的“科普院士”沙国河、为山里娃打开科学大门的物理教师黄才发……体系建设10年间,涌现出一批躬耕不悔的科普人物,他们用专业和爱心传递科学精神,浇灌希望的嫩芽。

  创新绽放于科学的土壤,科学素质的提升离不开科学普及的力量。

  “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10年的3.27%提升至2020的10.56%。”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体系建设10年来,已逐步搭建起一套跨越千山万水、覆盖全国的科普基础设施集群,促进我国科普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小标题)推陈出新不断向高质量科普迈进

  10年来,各地科普场馆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在科普资源供给内容、形式、手段上推陈出新,着力满足公众的高质量科普需求。

  10年来,我国现代科技馆体系从无到有,逐步发展成为拥有408座全国实体科技馆、612套流动科技馆、1251辆科普大篷车、1112所农村中学科技馆和中国数字科技馆“五位一体”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为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公平普惠、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

  新华社北京6月16日电题:培植科学土壤,让科普惠及全民——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十周年重点扫描

  2016年,一座农村中学科技馆在河南淮阳中学落地,“80后”物理老师刘华东兼任起“馆长”。6年来,他把义务工作干成了事业,平均每个月都要带着科普器材走访2所偏远的乡村学校,“孩子们对科学渴望的眼神,始终激励着我不断努力。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萌发,越早越好!”

  (小标题)培育崇尚科学的创新生态

  新起点开启新征程。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张玉卓说,现代科技馆体系将牢牢把握发展正确方向,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实现科普服务公平普惠、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完)

文章来源:《建设科技》 网址: http://www.jskjzz.cn/zonghexinwen/2022/0617/2795.html



上一篇:青岛科技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增至35个
下一篇:滨州市组织收听收看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论

建设科技投稿 | 建设科技编辑部| 建设科技版面费 | 建设科技论文发表 | 建设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建设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